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225节 (第1/3页)
张桂芳扬了扬手里的帖子,“我这可是喜事。” 柳氏就知道了,这是来给徐振宜提亲了,前段时间她已经和家里人商量了,觉得徐振宜不错,是个好孩子,关键的是秀娴也认识,对他有好感,再去找别人,未必有这样知根知底的好,所以她也同意了的。 她就让张桂芳进屋,又去叫了秦大福回来,三人商量,反正是早就说好的,如今先换庚帖,回去过几天,再来下小定。 因为定亲事宜都是媒人和双方家里操办,根本不需要男女出面,所以徐振宜不在家倒是也没关系。 过了几天,张桂芳领了徐家的人来下小定,定下来年底下大定。 秦家又热闹了一天。 秀娴倒是找了张桂芳要把话说清楚,“婶子,你可要和徐家说好了,以后我也是要常回娘家的,而且最好是过去就分家,公婆由我们养也可以。 张桂芳就哈哈的笑,“秀娴,你倒是个胆子大的,也不怕人家说你一去了就挑唆着分家。” 柳氏也轻斥秀娴太直白了。 秀娴却道:“我把话说头里啊,免得到时候又这里不对那里不对,大家不愉快就不好了。再说,我感觉分家好,你看现在越来越多人分家了。” 张桂芳笑道:“还不是跟你们家学呢,看着你们分了家日子越来越好,都眼馋呢。”她顿了顿,又道:“你放心吧,人家徐振宜都说了,只要是秀娴你提的要求,都答应。” 秀娴一扬头,“他就不怕我要个金山银山?” “连人家都了解你的性子了,我们还能不知道,你能要个金山银山?你能开口管人家要该要的就不错了。” 张桂芳和柳氏等人都笑起来,秀娴也不脸红,跟着笑。 张桂芳道:“人家徐家说了,家里本来就要分家了,只要老三一成家,他们就分家单过,父母跟着大房,你们小两口自己过日子就好。” 秀瑶很为二姐高兴,不管嫁给谁,能过自己想过的日子才是好的。 亲事定下来,因为是邻村,隔得不是很远,徐家父母找时间来了一趟。 大家也都算熟人,相谈甚欢,没有平常谈婚论嫁,要聘礼嫁妆的那种吵闹嘈杂,更不用脸红脖子粗的争论什么。 想想差点将闺女嫁给那么一户人家,现在再看徐家,柳氏就觉得各种好,起码知根知底,公婆兄弟嫂子什么脾性,大家都知道一二,以后过日子,就能心里有数。 秀娴这样的直爽性子,没有坏心眼,但是那爽直的性子如果不是了解的人,只怕一时间人家也难以接受,说不定还以为她是故意耍横呢。 所以,柳氏夫妇算是放了心。 不过他们也尊重秀娴的意思,要等后年成亲,毕竟,今年徐振宜去了灵山卫,也不是一下子就能回来的,起码要来年底。 转眼进了冬天,日子好了,生活富裕了,这冬天也不难熬,反而觉得有滋味。 大冷天的,屋里温暖如春,地窖里塞满了蔬菜水果肉蛋的,衣食丰足,怎么过都觉得舒坦。 因为秋天玉米丰收,原本养一两头猪的人家也开始养三四头,家家户户都养家禽牲畜多了。而且再不舍得,也能弄一点粗拉的玉米糁子喂猪,总比只吃谷糠要上膘。 都觉得年底肯定可以多卖点钱。 秦三顺家因为自己还秧了地瓜,所以觉得粮食充足,就买了十来头猪。 三婶逢人就说自己家托秀瑶卖猪,给十五文,结果她自己卖了二十二文,还说都是这个行情,下一次人家还要,有多少要多少。还让那些人也尽管把住留着,到时候她让那人连他们的猪一起收了。 似乎是为了给柳氏添堵,让柳氏知道自己家猪卖便宜了很多钱,她还特意在大家都去老秦头家里吃饭的时候欢喜地提了好几次。 总想着柳氏会主动问她卖给谁家,以后能不能也跟着她卖猪,可柳氏也似乎跟她耗上了,就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