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584节 (第3/4页)
麓,进入信阳城,与孟畛、孟知祥所率领的信阳守兵汇合。 与此同时,董原也亲率两万兵马,出寿州,经霍邱,收复固始、潢川、光山、息县、罗山等信阳以东的城池。 浉河、竹塘溪、石堰河等淮河上游的支流都源出淮山北脉,这些溪河即是灌溉信阳万顷良田的主沟,其上游河谷也是穿越淮山南下随州的通道。 罗献成于七月初,就是沿这些河道从淮山而出,进袭信阳南部诸县,以牵制淮西及淮东驻庐州兵马。待九月南阳陷下,叶济罗荣率主力南下打荆州,罗献成也是率部沿这些河道南撤,避入淮山北脉的险峻大山之间,峙守这些溪河的上游河谷。 由于罗献成经营随州要比董原早好些年,在董原执掌淮西时,整个淮山北脉几乎都落入罗献成的控制之中,罗献成在浉河、竹塘溪、石堰河等淮河主要支流上游的河谷,利用原有的山寨,建立了长两百余里,纵深约六十里的北麓防线。罗献成差不多率五万兵马填入这道防线。 宁则臣所率援军与信阳守兵汇合后,加上董原亲率进入潢川一线的援兵,在淮山北麓的兵马加起来也只五万人,此外陶春率部从涡阳西移,与守淮河上游北岸正阳县的肖魁安合力牵制陈芝虎、屠岸两支敌兵,总计兵马也只有五万。 虽说九月中下旬进入信阳的兵马总数也达到十万之众,但在兵力依旧处于劣势。相比较之下,在北线的敌军虽说兵力较为分散,但兵力略占优势,而且占据地势的优势太明显,又是收缩防守,叫董原想咬北线敌军一口,也找不到下嘴的地方…… 二十日,也是在同一天,宁则臣派人进入董原在潢川的大营,通告淮东通盘战略…… 第124章 北线 宁则臣派信使进潢川告之淮东通盘战略,自此柴山伏兵的全貌在董原及淮西诸人面前展开。 其时督粮进潢川城与董原汇合的刘庭州震立当场、半晌无语。 董原在静室独坐了近一个时辰,待他从静室走出来之间,也未与刘庭州商议,便擅断独行,直接使帐前书记官记录他的命令:“光山、息县诸城,接令之时,即刻全军动员,调派所有兵马及随军民夫沿石堰河南下,进逼于石堰河上游的随州军东线诸寨;着正阳城以南的分布于淮水最上游两岸、桐柏山西麓的平昌、上梁、月河诸寨兵马以及高梁店元归政所部,除肖魁安率正阳守军监视确山之敌外,其余悉数放弃当下的防垒即刻沿古渚溪南下,进击随州军在桐柏山与淮山之交的西翼防线,着肖魁安率本部严谨淮河北岸正阳等城……” 淮西行营记室参军王沐提笔录写军令,刷刷写就数百言,又提笔点纸复看一遍,校正错漏,将军令草稿拿给董原复看;董原看过无语,递给刘庭州:“庭州,你看这么着可好?” 虽说过去一个时辰,刘庭州还没有能完全消化淮东驻庐州兵马已潜入荆襄腹地并于十八日夜拿樊城这个事实——荆襄会战大捷即日可期,董原将手里能赶得上趟的兵马都调动起来压到淮山北麓,说是扩大战果也好、争夺战果也好,刘庭州下意识的都没有觉有什么问题。 刘庭州接过王沐草拟的手稿,也是看文间有些错漏,看了一遍,递给董原,说道:“招讨使思虑甚周,下官觉得没有不当之处……” “那便抄写用印,派快骑驰往诸军传命。” 董原使将手稿丢给王沐等文抄录数份,坐在长案之前亲自签押用印,又用军令替给刘庭州副签——刘庭州也没有疑心,董原作为行营总管、招讨使,揽有军权,他也没有监军的名份,军令他副签就可以,也不需要正式用印,当即提笔蘸墨署上姓名。 见董原也没有讨论淮东军究竟如何在柴山设下伏兵之意,刘庭州见天色不早,他还要去看粮秣装卸之事,便先离开董原的大帐。 推门而走,刘庭州才迈开两步,才意识到不对劲,下意识的恨不得抽自己两巴掌,但木已成舟,想将军令上副签的姓名涂掉也不可能,抬头看了看西天的暮色晚霞,苦笑一下,继续往粮营走去…… *************** 确山,西依桐柏山,为中原之腹地、豫鄂之咽喉,城东南六里有确山为名,陈芝虎的确山大营就扎在确山残城与确山之间,以牵制南面淮西驻正阳的肖魁安所部以及西面驻涡水一线的陶春所部。 柴山押粮兵马偷袭樊城的消息,先由守将普阿马派人通报北面的南阳诸城,其时没有将问题说得太严重。普阿马战死之后,樊城及城南桥渡区整个的失守,樊城实际就控制在淮东军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