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211章 (第1/2页)
林珏歪了歪头,奇怪道:“可是种地收粮食,这是关乎他们自己的口粮,他们为何要这样?” “百姓愚昧,许多人难以接受新事物,即使是好办法想要推行下去,也会有诸多阻碍。” 林渔打了个比方:“你瞧田间的老农,他们种了一辈子的地,心中自有一套种地的办法,你爹我虽然是知县,可在他们眼中,或许只是个五谷不分的读书人。” “若只在城门口贴个告示,能有十分之一的人愿意看,愿意听就不错了。” 林珏明白过来:“我知道了,所以爹才会事必躬亲,让百姓们知道您不是五谷不分的人,跟着您做准没错。” 林渔笑起来:“不错。” 甚至还挤了挤眼睛:“第一年秋收的时候,周围百姓见我种的稻子产量比他们更好,自然是心悦诚服。” 林珏看着父亲,两只眼睛都亮晶晶的。 他心想,道理多少人都知道,可一旦考中功名,入朝为官的读书人,大多自持身份,哪里会跟爹爹一样事必躬亲。 林珏伸手帮他捏着肩膀,口中说:“爹,我会努力读书,将来考中功名,当一个跟你一样的好官。” 林渔笑起来,拍了拍他的手背:“你有这个觉悟很好,将来不要忘了今日的话。” “我肯定不会忘。” 林珏此刻信誓旦旦,一直到年底时分,林渔三年的考绩成绩下来了。 看着文书上的考绩,林珏不敢置信:“怎么会只有中上。” 华朝官员考绩分为就等,分别为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 中上看着不错,实际上已经排到第四,算不得好成绩。 若是上上等,那是可以立刻升职的。 “一定是哪里弄错了,爹到镇江这三年做了那么多事情,当地百姓安居乐业,生活日益富裕,甚至连官道都修整了两次,怎么可能只有中上。” 相比起激动无比的儿子,林渔倒是淡定的很。 他确实是做了许多实事,但这三年固守镇江,压根没疏通过人脉。 朝廷考绩是有比例的,能给他一个中上,已经是他政绩做的不错,十分受到本地百姓爱戴的结果了。 “好了,这么激动做什么,坐下来喝口茶消消气。” 林珏眼睛红彤彤的,气愤不已:“爹,你怎么还坐得住,他们不公平。” 他急得直跳脚:“我们去找知州大人,或者知府大人分辨分辨。” 林渔赶紧把人拽住了,直接按在了桌子上。 “喝茶。” 林珏拗不过父亲,只能气呼呼的一饮而尽。 喝的还是凉茶,大冬天的,林渔特意为他准备的。 几口茶下肚,林渔才问:“你是我儿子,自然觉得自己的父亲顶顶好,应当拿到头筹。” “可是珏儿,你可想过人外有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