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09:投她以木桃,报我之以琼瑶 (第2/2页)
历经无数次失败的尝试,才终于机缘巧合,破解了最后的关键,将此蛊术完善。 然而,便在此时,他们惊闻噩耗,那位曾在深宫中对容妃偶施援手、对落难的宛氏族人存有一丝怜悯的先皇后爱女苑文晖,已然凤驾宾天。信中痛陈: “惊闻公主崩逝,阖族悲恸,然秘法初成,回天乏术,竟未能报偿皇后娘娘昔日恩泽于万一。此恨绵绵,实为我宛氏永世之憾,亦无颜面对殿下。” 字里行间,充满了迟来的、无法弥补的遗憾与愧疚。 信的末尾,族长的笔触变得异常凝重,他道出了这“阴阳锁命蛊”的真正来历与宛氏一族如今的决意。 男人坦言,此蛊的初步构想,其实源于容妃娘娘本人对苑文俪母亲的感恩之情。当年她在宫中,虽得盛宠,实则如履薄冰,深感世事无常,喂有苑家母女三人常伴她左右为她排解愁思,伴她一个异族女子在宫中度过了人生中最后的幸福时光。 作为容妃挚亲的弟弟,男人既感念先皇后的宽厚以及年幼的苑文俪那份不涉利害的纯真,更为了感恩苑文俪母女在自己姐姐死后,甘冒奇险,不仅收敛其尸身,在朝廷严查之下,暗中庇护、送走了几名宛氏年幼血脉,为家族留存了一丝薪火的大义仁爱之举。 这份恩情,容妃、他、容氏一族至死不敢忘。 这蛊,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容妃以生命最后的意念留下的“报恩之蛊”,蛊中承载着一个身陷绝境的女子的感恩与救赎之愿! 时任容氏残余血脉族长宛洲在信中恳切言道: “此蛊虽险,循法施为,确是置之死地而后生之机。万望殿下念及容鸢阿姐一点未泯之心,与我族全此报恩之志,勿要推辞,安心收下。今闻贵千金有难,正是我容氏一族偿恩之时。吾等必倾尽全族之力,助文大夫施为,务求挽救贵千金性命于危殆,以慰容鸢阿姐在天之灵,以报殿下母女再生之德于万一!” 信,不长。 却字字千钧,如重锤般敲在苑文俪的心上。 二十年的光阴,朝堂的倾轧,宫闱的秘辛,个人的恩怨,家族的存亡……所有复杂的线条,在这一刻,竟奇异地交织在了一起,汇聚成案几上这方小小的寒玉匣其中那对关乎她女儿生死的神秘蛊虫里。 巨大的庆幸、难以言喻的酸楚、对命运弄人的感慨、以及对那一线生机的迫切渴望……种种激烈的情绪如同潮水般冲击着苑文俪,让女人几乎难以自持。 苑文俪闭上眼,眼前仿佛又浮现出那个在御花园角落独自跳着南疆舞蹈、眼神妩媚却总带着一丝落寞的异族妃子。 原来,当年的些许善念,一次出于本心的不忍,竟在二十年后,以这样一种诡谲莫测、却又带着因果必然的方式,回到了她的身边。 苑文俪久久无言,信纸在她微微颤抖的指间发出轻微的窸窣声。最终,她缓缓将信递向身旁一直静默侍立、目光中充满担忧的梅意。梅意立刻上前一步,双手恭敬地接过信笺,快速而仔细地阅览起来。随着阅读的深入,她那双素来沉稳如古井的眼眸中,也控制不住地掀起了波澜,震惊、恍然、追忆、唏嘘,最终化为一种复杂的、带着深切感慨与一丝明亮希望的光芒。 她抬起眼,与苑文俪交换了一个深沉的眼神,主仆二人相伴数十载,历经无数风雨,此刻一切尽在不言中。 苑文俪再次将目光投向案上那方寒玉匣时,心境已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那对缓缓蠕动的赤色蛊虫,不再仅仅是令人恐惧的南疆邪物,其上缠绕的,是容妃未尽的执念与感恩,是宛氏一族跨越两代人的报恩之心,是二十年前种下的善因结出的奇异果实,更是她的音音……在这茫茫黑夜中,或许能抓住的唯一一线微弱、却真实存在的生机。 “梅意,将信给午叔。”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