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488章 (第2/2页)
宋氏就知道,两家肯定是有默契的。 其实叶青竹还真没跟杜家商量过什么。 全都是柳承自己的功劳。 别的那些,杜家要的并不过分。 活鸡一对、喜饼十斤、红布十丈十…… 一对红烛,是柳承自己跟叶青竹提的。 杜家要的多,陪嫁也不少,所以算下来,十出六进,还得了一口大活人呢! 宋媒婆最喜欢这种双方都有意的亲事,她是两头沾喜气。 顺顺当当的,以后多一家亲戚,多好的事儿哦。 说完正事,就已经时辰不早。 宋氏很有分寸的打听龙凤会。 叶青竹现在就是狗抓刺猬——无从下手。 宋氏稍微露出点兴趣,叶青竹就跟她一拍即合。 媒人做的就是促成男女亲事呀,当晚宋氏在叶家留宿。 周清潭打着凑热闹的借口也没走。 长久还在跟万成置气呢,那是更不能回家。 就这么坐了一大屋子的人,点灯熬油的讨论一群少年少女的未来。 二月二这天,人陆陆续续的到了河边。 阴而不雨,南风偏东。 庄稼人一年四季来不开的话题,就是老天爷是否愿意风调雨顺。 “今年呐?我看雨水少,怕是又要旱。” 闫老头怼着卢老汉: “咱们这地方,不说十年九旱也差不多了,用你脱裤子放屁。” 闫老头出了名的说话难听,但是说的东西在理。 卢老头脸上的褶子更深了些。 “我是说春耕得坐水种,你这家伙听头不听尾,屁话恁多呢?” 女人们在说啥呢?基本几个人一个小圈子。 没办法的事儿哦,女人们话好多。 人多了抢不上话头。 三五个人一扎堆,谈谈徐家的大孙女,说说村里的年轻人婚嫁。 再问问回来的仨人身体如何,也会打听今年菜园子里准备种啥呀? 你家咸菜缸有没有见底呀? 或者左一耳朵右一耳朵的,顺着男人们种地的话题,发表一点自己的看法。 孩子们也有他们的乐趣。 惊蛰过后,不只是蛇虫鼠蚁,河里的小鱼小虾也到了活动的时候。 至于大姑娘小伙子们,在大人的视线下,多说几句话也不会引人注意。 叶青竹缓步而来,身后自家的兄弟妹妹就足够壮观了,还带着个陌生的妇人。 众人纷纷张望过来,窃窃私语,都在打听徐家,这是哪里来的亲戚不成? 河边黑压压的一片,能出门的基本都在了。 若不是大湾村的老槐树边站不下这么多人,他才不来河边吹冷风。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