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389章 (第1/2页)
叶青竹这个村长是老熟人,况且大湾村那几个特性的人,也没底气在这时候闹腾。 叶柳承十二岁就进了县衙,甭管最终能不能站下,毕竟有这个能耐进去过。 哼,换了他们走路能掉二两土的人?屁股大的字儿写不出来一筐。 叶青竹啥手段也不用使,村里人和谐多了。 费崖没空找堂远叙旧,只简单说起过,熏兔方子在贵人手里,提醒他们可千万别耍小聪明。 万一栽了跟头,他费崖一个小蚂蚁,护不住叶家的人。 堂远当然拍着胸脯保证,一手钱一手货,他可是正经的买卖人,这点儿诚信肯定守得住。 待送走了征税的这些人,堂远心里又琢磨开了。 聚闲帮到底多少个门路?大人物?衡州那家还不算大? 他肯定不在乎一个小小的熏肉制作方法,在南地很多人都会的。 也就是盼儿和雅儿瞎鼓捣,恰好味道还不错。 有两个妹妹在呢,好吃的将来还会有。 但是费崖这个老斗鸡眼,藏的够深啊。 聚闲帮,有点意思哈~ 盼儿两人的酿酒大业还在有条不紊的进行,福禄背上自己的口粮,在清早静悄悄再次离家。 梁启同那边雷打不动的,每年都要准备县城各大户的新桃符。 或大或小,总之谁家也不得罪。 剩下的拿到农市售卖的,那就要看他们父子俩什么进度。 今年多了个叶福禄,前期准备期间,压力骤减。 梁启同专心的开始雕刻,留下梁愚师兄弟探讨基本功。 一秀偶尔双手捧着个木玩具插入进来,小孩子的天真纯粹,往往能给福禄更多灵感。 夜深人静的时候,他会在脑子里一遍又一遍构画。 天亮的时候若是有空,就用笔画下来一个个草图。 笔墨都是家中拿来的,即便柳承没在家,毛笔的制作也没有停下。 只不过现在更倾向于精品,那些残次的东西,多数用来给村里的孩童拿着玩儿去了。 叶家的到来,看似没有给大湾村带来什么改变。 但有孩子的这几家慢慢发现,原来上蹿下跳掏鸟捉蛤蟆的孩子,现在更愿意蹲在沙土地上划拉。 不管是叶家也好,梁家也罢,纸张都是金贵东西,浪费不起。 福禄画在一些木片废料上,床底下的小箱子里,大大小小的有十几二十块。 梁一秀翻出来献宝似的给爷爷看,梁启同才知道,这个小徒弟闷声不响的,竟然自己设想了不少。 梁启同眼中的赞赏藏不住,福禄却低着头不知所措。 见惯人情冷暖的他,太知道自己不应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