乞丐逃荒,不死就行_第384章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384章 (第1/2页)

    不喊苦,话少,聪明,有天分。

    这才像他梁家的传人。

    看看自家愚憨的儿子,梁启同已经不再强求。

    近天命,知世事。

    干这一行,是相信运道之说的。

    从叶福禄喊师父的那一刻起,梁启同对这个弟子的考验就没断过。

    他们家这一项手艺,说出去跟别人比,算不得什么。

    但是梁家得守得住本心。

    叶福禄很好。

    福禄喜欢跟这种不会说话的物件打交道,自己设想什么样,手中做出来的,就是什么样。

    每完成一件东西,他都像达成一个愿望那样开心。

    只是空闲时候,想念家中的哥哥姐姐们,还有满身草药味的小七妹。

    “福哥,吃饭啦。”

    梁愚耐心教儿子:

    “一秀,要叫师叔。”

    梁一秀笑呵呵趴在福禄的怀中,摇着头不肯。

    “福哥小,嗯,爹大。”

    梁愚抱起儿子,招呼福禄:

    “放着吧,先吃饭。”

    而后又教儿子:

    “一秀说的对,爹大,福禄小,他是师、叔~”

    梁一秀的小脸上还很不解,小声念着:

    “叔?”

    “对,是师叔。”

    在整个桃李庄,大概只有梁家会出现“师叔”这样的称谓。

    小孩子没在他处听过,所以不明白。

    梁家父子就属于闷头干活的人,公爹招个小徒弟也不爱说话。

    梁愚娘子出去串门儿,总说梁家一家子都是木头。

    福禄只是不说废话,日常相处中,并不会对师嫂漠视不理。

    渐渐的,家中多一个半大孩子,好像也习惯了。

    福禄每次回家,都会多带上二斤米。

    盼儿用兔尾巴做的小毛球,特意让福禄带来给梁一秀玩儿。

    投桃报李,人心都是肉长的。

    不论带的东西贵贱,有这份心才最重要。

    征税的人到桃李庄,梁愚娘子拿出早就准备好的铜钱带在身上。

    粮食在家称一遍,到了胥吏那儿再复称。

    每年都是在村中的晒谷场,挨家挨户的上交即可。

    今年也不知是新县令要求的,还是底下人有点儿什么想法。

    抬头挺胸不苟言笑的几个人,配上默默等待的牛车,每家大门口都得踩上几下牛蹄子印。

    福禄赶着自己的活儿,想赶快把这些弄完,帮师父做一个小石锤。

    人坐着也能招祸,福禄不得不再次怀疑,难道他命格特殊不成?

    梁家准备的,自然是三大一小的人头税,包括田稅,布匹等都是如数准备的。

    收税的胥吏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