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928章 (第2/2页)
劝宣和帝收回成命的。 刚才“三公”在面圣之前,就已经跟其他大臣探讨过了,这会儿一经打开了话匣子,那当真可以说得上是妙语连珠。 总之,这千言万语最终汇成一句“请皇上三思”。 宣和帝一开始是担心朝臣们会反对,所以会下旨,要求皇子们即刻启程。 这会儿身体好了,脑子也没那么混沌,倒也觉得老皇叔和“三公”的话确实有一定道理。 自古以来都是这样,不管皇帝身体是否康健,京里总是要有个储君的。 只是,圣旨已经下了,总不好立刻就把人叫回来。 年太尉毕竟在朝堂上呆得久了,现在看到宣和帝一脸兴致缺缺,当下就明白他并没有生气,只是在想该怎么做。 这就好办了! 尽管年太尉想跟宣和帝说说,如果皇上想将皇子们召回,该用什么法子,但宣和帝现在并没有明确的准话,他也不好妄加揣测,只能再接再厉地继续劝。 宣和帝并没有明确地表态,他们也只能继续劝着。劝人的话就那么些,有的还都不能说,很快就说完了。 这下可好,把该说的话说完了之后,殿内便静了下来。 宣和帝见状,干脆摆摆手让人出去了。 等“三公”从宣和帝跟前离开,刘丞相才小声向两位同僚求证,“两位大人觉着,皇上有没有……听进去了?” 刘宝泓是三人之中最年轻的,虽然进入官场时间不断,但面对宣和帝的时候还有那么点儿胆怯。一开始,他只认为是宣和帝的气势太足,后来却发现是因为宣和帝性情乖戾,喜怒无常,这才让人望而怯步。 年太尉没吭声,只点头,算是应了。 刘宝泓看了年太尉的反应,顿时安了心。 大臣们一见到三人出现,赶忙问了问结果。 只是宣和帝没有明确说要把皇子们都召回来,他们现在面对着其他的同僚自然也不能回答得太过斩钉截铁。万一宣和帝想着想着又觉得不行,那他们岂不是白高兴了? 在场的都不傻,看了“三公”的表情如何能不知? 然而,皇上召回皇子的圣旨一日不下,他们也一日难安。 墨珣现今已在大理寺,得到消息自是比别人晚些,不过……他是一开始没想到过宣和帝竟然会命王爷就藩,但后来稍稍一想,倒也认为宣和帝此举并不奇怪——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就是自己的亲生儿子也不行。 宣和帝会下这样的圣旨,就是因为在朝堂之上,几个本来争着抢着要在他面前立功的皇子都不吭声了……这意味着,几个皇子也意识到,他们的父皇的身体已经大不如前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