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227节 (第2/2页)
君,您这次又是案首。” 宅子里的人都很高兴,纷纷过来道喜。 县试和府试每年举办一次,每次府试会择取五十到六十人左右,通过府试便能成为童生,可以去省城参加院试。 傅闻宵能在县试、府试都得头名,可见其本事。 这年头,读书就是出路,读书好的人,都会受人敬重。 宅子里一片欢声笑语,郁离也很高兴,打算等会儿人少时,她也去府衙那边瞧瞧。 只是没等她过去,就见汪举人亲自过来了。 汪举人也是来给傅闻宵道喜的,他知道以傅闻宵的学问,区区府试不算什么,要是府试他没得头名,肯定是知府没眼光,或者是偏袒其他的士子。 当然,知府会钦点傅闻宵为案首其实也不意外。 府试后,傅闻宵去参加雁山书院举办的文会,在文会上名声大噪,有这样的名气在,知府也会斟酌着钦点他为案首,更不用说他在府试时的表现也极佳。 就算那些同为参加府试的士子,在文会上见识过傅闻宵的文采,也不会对他为案首这事有所质疑。 傅闻宵心里很清楚这些弯弯绕绕,对汪举人的好意,自是感谢一二。 汪举人笑道:“傅贤弟,改日咱们去雁山那边踏青,听说山上还能见到桃花。” 傅闻宵闻言,转头看向郁离,“离娘要不要去赏花?” 郁离看了看汪举人,见他好像真的很想和傅闻宵去赏花,点头道:“好啊,有空就过去。” 汪举人一听,赶紧就定下个时间,说择日不如撞日,过两天就去吧。 接着他又说傅贤弟成为案首,不如去酒楼吃饭庆祝一下。 这事郁离喜欢,见她双眼亮晶晶的,傅闻宵笑着应下。 三人一起出了门,来到城中的一家酒楼。 这酒楼在府城中的名声极好,环境清幽,做的江南菜色很不错,就是价格很贵。 当然,酒楼做的也是有钱人的生意,越贵越受那些人欢迎。 三人来到酒楼吃饭时,听到酒楼里有不少人在讨论康家的事。 以往这时候,一般大伙儿都讨论这次府试的结果,特别是案首被提得最多。然而现在,却听不到相关的内容。 汪举人道:“若不是出了康家这事,只怕现在外头讨论的人都是傅贤弟了。” 他心里有些不得劲,一边为康家被羁押下狱叫好,一边又为他的傅贤弟委屈,觉得康家的事早不发生、晚不发生,咋就在府试放榜这期间发生。 傅闻宵十分淡然,他并不在意世人讨不讨论他。 倒是郁离眨了下眼睛,看向傅闻宵,小声地问:“你是不是很失落?” 看汪举人就是挺失落的。 傅闻宵失笑,“没有。” 他以前被人讨论的实在太多,赞美的、厌恶的、防备的、警惕的……从小到大,他经历很多,现在少一些人讨论他,也不觉得有什么。 郁离看了看他,见他真的不在意,便专心干饭。 不愧是汪举人推荐的酒楼,这里做的饭菜做得很好吃。 汪举人听了会儿外头谈论的事,一脸气愤地说:“康家简直不配为人,尽做些畜生事,可怜那些被害死的百姓……” 康家的产业中,最赚钱的是赌坊,庆安府下的不少县城都有康家的赌坊。 光是一个山平县的赌坊,就能让康家敛到不知多少钱财,更不用说其他地方。 这些倒是没什么,让人气愤的还是康家做人口买卖这事,私底下居然以各种方式掳掠年轻女子和孩童,卖到北地那边,形成一条庞大的产业链。 汪举人骂过康家后,喝了一杯酒,嘴里嘟嚷着:“三皇子也不是什么好人……” 他这话说得很小声。 虽然大家都知道,要不是有三皇子在背后支持,康家行事哪里敢如此嚣张。只是到底是当朝的皇子,圣人的儿子,就算他做了什么伤天害理的事,最多也只是被罚点不痛不痒的,什么与庶民同罪是不可能的。 傅闻宵当作没听到,给郁离夹菜。 郁离默默地听着,吃饭的动作不觉慢下来,面上露出若有所思之色。 吃完饭后,他们在城里逛了逛,然后便回去了。 刚回到宣家的宅子,管事迎过来,高兴地说:“傅郎君、傅娘子,我们宣少爷回来了。” 闻言,郁离朝里头看过去,果然,就见宣怀卿大步走出来,一脸欣喜之色。 直到他看到与郁离并肩而行的傅闻宵时,脸上的欣喜之色变成惊疑。 “宣少爷。”郁离朝他招呼一声。 宣怀卿愣愣地看着傅闻宵,一时间没了反应。 傅闻宵平静地回视,朝他拱手,淡然地道:“宣少爷。” 宣怀卿吓了一跳,脸上一阵青一阵红,连声音都有些不稳,“你、你是谁?” 傅闻宵淡定地道:“在下傅闻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