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节  (第2/2页)
案再审,还她清白。    她望他的目光,就像看到那块白馒头,惊喜并且充满生机。她并不想死。    可惜,他这少年成名的神探北安,大理寺最为年轻的少卿,誉满全京的大安四子之首,却没能替她翻案。明明疑点重重,他却无能为力,只能眼睁睁看着圣旨颁下,判她秋后处决,由他亲自监斩。他不止没能救她,甚至还要亲手送她踏上黄泉。    他最后一次去大理寺狱里探她,已瘦得不成人形的她笑着与他拜别。    “北安叔叔,我不怪你。你尽力了,谢谢。”她仍按从前的叫法称呼他。    他长她八岁,不过因为与她父亲是同僚之故,她一直都唤他“叔叔”,而今,他这做叔叔的明知她含冤却未能还她清白,她虽不怪他,他却怪自己。    进大理寺之前,他曾对自己说,绝不错放一凶,也绝不冤枉一好。如今,她成了这他这辈子唯一冤枉过的人。    ————    “大人,时辰到,该行刑了。”同来的大理寺正徐昭附耳轻道。    寻常死囚盖由寺正监斩,可这秦婠夫家定远候府的老太公昔年随大安太/祖皇帝征战天下,受封为候,并领丹书铁券,爵位世袭,荫蔽后人,到秦婠之夫沈浩初手上已是第三代。秦婠为堂堂定远候夫人,有朝廷诰命在身,故由卓北安亲自监斩。    “咳。”卓北安嗽起,抬头看了看天空。    午时三刻,日正当空。    他一手捂着唇直咳,一手从签令筒里抽出火签,手臂虚悬半空,迟迟未将签令掷下。    身后的刽子手就位,秦婠瑟瑟抖起。    那碗断头酒壮不了她的胆,这一刀若干脆利落,倒也罢了,若是这刀钝上几分,那她岂非变成那砧板上砍不断的骨肉?    她怕死怕疼。    刑场的天空不知几时阴沉下来,风呼号啸吼着卷着败叶浮沙刮过,迷人眼眸,不过片刻竟降下暴雨。    “行刑。”堂上坐的人咬牙将令签掷下,浑身已被雨浇透。    斩令掷地,长刀冷刃挥下,血色融雨,溅落污泥。    他却与她同时倒下。    银电劈过,天地如同恶鬼裂云。    秦婠斩首之日,名满大安的卓北安因先天心疾,与她同日而亡。    ————    黄泉路长,阴间凄冷,秦婠浑浑噩噩前行,不知是漂是走,耳边隐隐约约听到些声音,像坊间妇人的碎语。    黄蜂尾后针,最毒妇人心。    她讨厌“毒妇”这词。    从她嫁入沈家起,这个词似乎就变成她的烙印。    可她双手空空,未曾做过一件伤天害理之事,也不知为何就得了这恶名。    秦婠不甘,越听越烦,捂着耳蹲下,尖锐叫起。    可意料中的声音并未响起,四周的碎语却淡了,良久,她松手抬眼,看到前方无尽虚空之间,有个人跪着。    背影挺拔,长发披爻,有些熟稔。    她听到他说:“若能重生,我愿择命而归。”    她不解,脚下却忽塌陷,四野黑去,她沉入混沌。    ————    浮生一日,蜉蝣一世。    人如蜉蝣,溯世而存。世有《蜉蝣卷》,书尽两世歌。    只这一世重生,也不知会成全谁的求而不得……    作者有话要说:  亲爱的们,我回来了,可想我?    看文前浪费大伙两分钟时间唠叨一下:    1、专栏里面有本《峰途》,电竞文,过两周可能双开,有兴趣的收藏下哈?    2、本文与《出宅》那个系列毫无关系。    3、祝阅文愉快,如果喜欢请支持收藏和评论,就当是给我的鼓励。    爱你们!    第2章 洞房    喧天闹地的锣鼓声响刺得耳朵生疼,她隐约听到妇人的诵唱声——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对拜……    扯开的嗓门听着尖厉,血似的红像朦在眼前像散不开的雾,身边陪她的人似乎很不耐烦,她在红雾里看到他脚上穿的皂靴,脚步踩得沉重。    真像她出嫁的那一天,沈浩初也这么不耐烦,亲迎得敷衍,堂拜得不耐,就连洞房,都藉着酒意才行完。    洞房?    秦婠不知道自己为何会想起这件事,她不是应该死了?走过黄泉路,饮下孟婆汤,她不得前尘尽忘?她一点都不想记着自己生前的事,前尘尽了多好,像送断头酒的老衙役说得,下辈子再投个好人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