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845节  (第1/2页)
    旗人,也分三六九等,不是谁都可以躺平了享福滴。    老十八再次无功返回了京城,玉柱呢,则趁着大战之前的短暂和平时期,继续加紧练兵。    只是,玉柱真不急,小皇帝那是真的急红了眼。    因为,老十四在蒙古地区获得了战马和牛羊的战略物资,进兵异常之神速。    据急报,老十四的前锋兵马,已经进抵土谢图汗旗所在的鄂尔昆城。    第983章 议政王    土谢图汗旗所在的鄂尔昆城,距离库伦(乌兰巴托),已经不远了。    议政处,再次紧急协商的时候,王公大臣们依旧吵得不可开交。    原本没资格说话的小皇帝,忽然下了御座,隔着纱帘,跪到了慈康皇太后的跟前,大声说:“叩请皇太后额涅,叫玉柱回来主持大局吧。”    “啊……”八旗勋贵们,一个个都傻了眼。    慈康皇太后也没有料到,小皇帝竟然会这么干。    “皇帝,你真想好了?”慈康皇太后沉默了半晌,有些不太确定的问小皇帝。    “回皇太后额涅,臣儿已经想好了,方今之计,只能靠玉柱主持大局了!”    如果说,方才大家还有可能听错了,这一下,小皇帝的话,就都听清楚了。    大家都听得出来,这番话确实是小皇帝的本心!    玉柱不怕拖!    在场的满洲王公们,也都不怕拖!    唯独小皇帝怕拖!    “皇帝的话,你们都听清楚了?”慈康皇太后故意提高了声调,询问在场的王公大臣们。    现场鸦雀无声,无人敢说话。    “既然你们都不反对,那就叫马齐吧!”慈康皇太后趁热打铁的叫了马齐进来。    这种场合,不方便叫汉臣张廷玉,而满洲大贵族的马齐,显然更合适。    等马齐拟好了旨意,庄王老十八再一次跑来了大沽口。    “大哥,朝廷也有难处,只能先这样了。”老十八也是个明白人,径直把旨意望玉柱的跟前一推。    玉柱没看旨意,笑问老十八:“里头写的啥?”    老十八叹了口气,解释说:“晋多罗郡王,赐号嘉,以议政王之衔,总揽朝政,由户部立即发给开拔银400万两。”    玉柱抬手轻轻的叩了叩桌面,议政王虽然不如辅政王,更不如摄政王,但是,有了总揽朝政的名头,事情就好办多了。    历史上的鬼子六,就是以议政王的头衔,总揽朝政。    不过嘛,鬼子六是道光的亲儿子,玉柱却是外戚,他在身份上比鬼子六差了好大一截。    议政王的好处是,鬼子六递上去的折子,垂帘太后只有同意和否定的权力,却无修改的权力。    大白话就是,大清的完整相权和部分皇权,从此落入了玉柱之手。    嗯,不能把小皇帝逼急了呀!    玉柱点点头,笑道:“那好,你回去转告皇太后和皇上,就说我答应了。”    老十八长松了口气,漫长的嘴巴官司,总算是结束了。    朝廷和玉柱之间的拉距战,最倒霉的不是别人,正是夹在中间的老十八。    老十八的爵位已经到了顶,再想封赏,也就是赏点金银珠宝而已。    既然玉柱已经接了旨意,老十八用过午膳后,匆匆的回了京城。    “来人,传令下去,吹号,全军集合!”    “是。”    “哒哒哒哒滴滴哒,哒哒哒哒滴滴哒……”嘹亮的军号声,响彻整个新军大营。    号声未落,“轰轰轰……”密集的脚步,随即在军营里响起。    很快,一个个方阵,便集结完毕。    这时,一身戎装的玉柱,在诸多镇统和协统们的簇拥下,骑马驰进了大操场。    “命令。”营务处总办蒋盛,双手捧着文件,大声念道,“新军第五镇,迅速登船南下,控制住徐州一线,以确保大军的粮草无虞。”    “是。”第五镇镇统刘正,迈步出列,大声接了命令。    “命令第四镇,全员南下,沿保定一线布防,以确保我军南翼的安全。”    “命令,第六镇驻于通州,控扼运河,兼管漕粮。”    “其余各镇,整装待发,进驻于张家口一线。”    北洋,不对,新军七镇,即第一到第六镇,外加近卫镇,分了三镇出去。    玉柱将亲率近卫镇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